苍声物语

浅论“爵士时代”的美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它所特有的象征、理想和生活方式),只要是活的东西,就必然对民族成员的共同命运的意义产生影响。文化精神,是文化参与者对于自己利害攸关的事物进行激烈思辨的结果,是一切个人与社会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无论对于现实和未来,理解并追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有着现实意义。

    何谓文化?它是社会成员用来待人接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共同信仰、价值观、习俗、行为。基于此,我们来看美国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份著名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宣告人民主权的政治纲领,被马克思称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所倡导的价值观:生存、自由、平等、民主以及隐私权等几百年来一直为美国人民所推崇,并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对美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之情和期盼,并产生了所谓的“美国梦”这一历史性的名词,无疑和美国文化所倡导的这些彰显了人类共同渴盼和追求的价值观,有着莫大的联系。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国文化所蕴藏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的目光,并在19世纪形成了一股波及世界的移民浪潮,从而奠定了美国当下的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美国是民族的大熔炉,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谁看见过在其他的国度和地区出现过这样的境况——来自世界五大洲,带着不同的肤色,操着发音各异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人们同时宣称自己是美国人,并都以这个国家的建设者或功臣自居。这种民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意味着接受并认同这种多样性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值得尊敬的是,很多美国人都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力量,并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认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美国近一百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政治进步,得益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起点,得益于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更得益于他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20世纪的美国进入了文化发展的转型期。一方面,这是一个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的时代,经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突飞猛进,美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带来了人们的各种观念乃至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分析的时代、理性主义衰落的时代,历史与伦理的冲突,科学的与价值的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尖锐形式展现出来,诸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情的肢解和扼制人的前面发展,造成了人的隔膜、人的心理负担和人的异化。理性万能、理性至善的思想普遍受到质疑,人们开始了对理性自身的反思,没有一个绝对的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各种文化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在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下,菲茨杰拉德写出了他的那部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所以要透过这部小说来反观美国文化,就必须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它虽然只有区区十年,却因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具有一种独特的研究价值,而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都是绝对的胜利者,所以研究这段时间,便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美国的文化。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的迅猛发展,到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后的十年经济萧条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一战后富足、安逸的生活在混乱和喧嚣中让人头昏目眩;而此时,美国的知识分子却纷纷出走,进行着文化上的自我流放,他们在痛苦和迷茫中度过了自己孤独的青春。20年代又是一个充满运动、变革、反叛的时代,年轻一代最终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与传统决裂的不归路。20年代的美国文坛异彩纷巨匠百出,菲茨杰拉德便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大作家。海明威曾用“迷惘”两个字概括20年代的情绪,塞林格则用《麦田里的守望者》表达了他对“垮掉的一代”的出路的担忧和思考,而菲茨杰拉德则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反叛、变化、大胆的社会特征,将之命名为“爵士时代”。他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爵士时代”的最佳代言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他亲身经历着爵士时代的纵酒欢歌,挥金如土;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他又用动人的笔触描述着20年代的喧嚣与繁华及其背后掩饰不住的萧索和悲凉。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无疑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特质描述最为成功的作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中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的发现,他内心唯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是一个彻底的“艳俗主义者”。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杰拉德的笔下,如歌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一,禁酒的年代与酒的狂欢

    酒,一直以来被视为神的赐予。这一点,从人们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疯狂崇拜中可见。所以千百年来,酒穿梭在社会的各阶层中,穿梭在不同的文化区域中,充当了一种沟通的纽带。所以在这部小说中,对于随处可见的饮酒场面便不足为奇了。几乎从第一章尼克与其他人在黛西家中见面起,葡萄酒、鸡尾酒等各种酒便随之出场。男女主人公们在谈话间饮酒是那么随意、自然。紧接着第二章、尼克跟随汤姆及其情妇威尔逊太太来到他们纽约的公寓里,威尔逊太太因酒而醉,情绪激动,一开始便将故事推上了一个小高潮。而神秘人物盖茨比出场时,作者描绘了富有的盖茨比为吸引昔日恋人黛西的注意而举办的豪华宴会,对酒及饮酒场面的描写更是不惜笔墨。在那段描写中,酒的存在突出了宴会上的迷乱、狂欢的气氛。但有一个词却令人生奇,那便是“早已罕见”。宴会上大量供应的酒想来并非什么价值连城、制作工艺特别的酒,何以会“早已罕见”?更让人迷惑的是举办这次酒宴的主人盖茨比本人却不饮酒。这无疑造成了读者的最大好奇。后来我们知道盖茨比的发迹史其实是和酒分不开的,准确的说是“贩卖私酒”。在中国对于最广大的人们来说,贩卖私盐并不陌生,却很少听说有“贩卖私酒”一说的。但是美国毕竟不是中国,而且在那个时代确实是禁酒的,唯有如此,贩卖私酒才有了极为广阔的生财空间。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美国在20年代的禁酒令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反对酗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按照颁布禁酒令的上层的理论,酗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酗酒者因为行为无法自控,便容易导致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有悖于清教主义所提倡的“节俭”、“禁欲”、“克己”等信条。在保守的宗教思想中,酒即是犯罪。禁酒运动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已经初有成效。到1917年,美国共有27个州实现了禁酒。1919年1月16日的宪法第18条修正案,收录了禁酒令一条并获得批准。根据该项修正案,联邦政府将“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范围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据相关资料记载,联邦政府在整个20年代以反禁酒法逮捕了50万人,进行了30万次起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禁酒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禁酒斗争逐渐演变为农村与城市、传统意识与现代城市文明之间的斗争。禁酒运动于是成了禁而不止的运动,最终以1933年第21条宪法修正案废除禁酒法而宣告结束。所以,在20年代,禁酒还是饮酒已不再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的选择,它代表了文化上的选择。狂欢和禁酒成了坚持传统和扬弃传统的文化表态。青年人的饮酒是对禁欲的清教文化的身体力行的反抗,他们通过酒的狂欢挑衅传统并取得胜利。20年代美国人对饮酒的空前渴望,反映了那时候的社会环境的剧烈变革对美国人民特别是对美国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形成的巨大震荡,这种震荡带有毁灭和末世论的意味,他们在剧烈动荡的时局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看不见未来的希望,于是便渴望通过酒精的麻醉作用来暂时忘掉现实的伤痛和迷惘。特别注意的是,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是遵循禁酒传统的一个人物。其实,读过小说的人不难发现在盖茨比身上所折射出的清教主义的光芒。这个人物年少时有着和本杰明1富兰克林一样的作息表。他成了富人之后虽然举办酒宴,自己却恪守传统,滴酒不沾。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像富兰克林般怀揣伟大的美国梦想的人却只能以做贩卖私酒这样违法乱纪的事儿发家致富,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美国梦”到了20世纪所呈现的虚渺和空洞。

二,汽车与20年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美国的巨大吸引力之一,在于它的物质的丰富性。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在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层的物质享受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汽车无疑是这种物质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的也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汽车这一物质性的产业产品,更是以一种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成了为世人追捧的明星。可以说,美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讲,便是汽车文化,透过对汽车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局部的了解什么是美国文化。

    与频频出现的酒的狂欢一样,汽车这一符码在这部小说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时常伴随在人物左右,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黛西与盖茨比初次交往时,“穿的是白衣服,开的是一辆白色的小跑车”。而住在富人区的盖茨比的车则是“瑰丽的奶油色,镀镍的地方闪光耀眼,车身长得出奇”。汽车在小说中甚至还牵动着人物的命运。小说中,与汤姆、黛西、盖茨比的三角恋情平行的另一条感情纠葛是威尔逊汽车修理行的顾客,答应要把车卖给梦想能自己拥有一辆车的威尔逊。黛西在与汤姆和盖茨比摊牌后,情绪激动,开着盖茨比的车撞死了威尔逊太太。在汤姆的挑唆下,威尔逊误将盖茨比当作凶手,开枪打死盖茨比,然后自杀。可以说,汽车直接导致了盖茨比的这场悲剧的发生。

    小说中的汽车的重要性与美国20年代的工业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汽车工业是20世纪初的新兴工业中对美国社会生活冲击最大的,也是美国20年代繁荣的最突出的象征。从1900年到1929年,美国的汽车车产量从4000辆跃升至480万辆。汽车工业中生产流水线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产量,而且降低了成本,使得价格下降,从而使得汽车为普通美国人所能拥有。甚至于美国的第三十一位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在就职演讲时,大方豪言的说道,美国人民将在他的领导下,过上每家每户锅里一只鸡,每家每户拥有一辆汽车的生活。不幸的是他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以至于他的豪言壮语成了后世美国人调侃和挖苦的对象。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在1929年直接的为370万人提供了工作。汽车的发明与推广,逐步改变了美国的面貌,把繁荣带到了那些长期处于萧条中的地方,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一排排繁华的加油站和热狗店。在小说中,处于纽约和西卯之间的是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场景——灰烬谷。威尔逊先生就在这里开了一家汽车修理站。如上所述,这应该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发展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场景。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并为表露出因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带来的喜悦,相反这里暗淡阴沉,尘土飞扬,广告牌上T·J·埃克尔堡大夫阴郁的目光流露出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担忧。这也是美国知识分子在历经了经济危机创伤后获得的一份难得的清醒和警惕。

    汽车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改变着就有的生活方式。拥有汽车的美国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他们不仅可以驾车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游玩,甚至还能轻而易举的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城市,这在过去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也正是流动的便利增加了人们对前途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汽车的出现加剧了美国人身上原本就具有的某些特点:不停的运动、缺乏传统,没有固定的根。从小说中,我们也可发现,传统的平静的田园生活因为汽车而变得喧嚣动荡。在盖茨比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每逢周末,他的罗尔斯-罗伊斯汽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往来城里接送客人,同时他的旅行车也像是一只轻捷的黄硬壳虫那样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车”。20年代两性关系也因汽车的流行而变得动荡。汽车以其速度和私密性赢得了情人们的青睐,成为他们幽会的新的场所。可以说,从传统的四轮的马车到现代的四轮的汽车,美国人改变了自己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并因此也冲击了许多人固守的文化传统。

三,20年代的“新女性”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我们在关注美国文化的时候,总是能够注意到许多女性的身影。这不仅在于女性在创造美国文化的过程中贡献了她们独特的力量,还在于她们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成长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各种各样追求女权及妇女解放的运动的兴起。可以说是美国女性的成长打破了一直以来女性被边缘化的传统,为全世界被压迫和被边缘化的女性做出了争取女性话语权的表率。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主要的有盖茨比的“金钱女郎”富家小姐黛西,叙述者尼克的女友、独立而世故的乔丹·贝克,以及汤姆的情妇、在底层挣扎的威尔逊太太。这三个女性很有代表性,分别代表着美国20年代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女性状况。相较而言,后世的研究者投向黛西和威尔逊太太的视线更多一些。因为前者的空洞和做作代表着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实质,而后者的沦丧及被黛西轧死的可悲结局代表着一代人的悲剧。乔丹这个人物容易受到忽视,或被简单的看做一心想挤入上层社会的冷漠自私的中产女性。事实上,乔丹与上述两个女性人物还是有所区别的。首先,与黛西威尔逊太太这两个依赖男性生活的女性不同,乔丹是高尔夫明星,有着自己的职业。其次,在对待男人的态度上,黛西和威尔逊太太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引诱和被引诱,而乔丹身上我们看到却是美国20年代妇女就业、教育、婚姻状况得到改善后出现的“新女性”的身影。

     “新女性形象”是20年代美国女性解放运动最突出的表现。20年代是美国女权运动史上的一个高峰。1920年8月18日,宪法第19条修正案获得批准。根据这条修正案,美国妇女拥有了和男性一样平等的选举权,从此妇女们享受到政治上的平等。此外,妇女在经济上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可以从事很多职业,这就使得妇女更加独立。值得一提的是,在1910年传入的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在美国的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所谓的性道德的革命,从而使得妇女从传统的婚姻观念中解放出来,追求以爱情和性爱为基础的平等的新型两性关系。这些“新女性”,在行为上一反传统女性的温柔顺从的形象,他们热爱运动,青春健康,甚至抽烟喝酒,放荡不羁,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就职于秘书、速记、打字、会计等多种办公室工作及其他白领职业,婚姻上,她们更加重视婚姻的质量,讲求平等和谐的性爱。

    比照上面的一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乔丹正是这样一位女性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小说开头写乔丹初次与尼克交往时,她的表现也与黛西大相径庭。作为有妇之夫的黛西在表兄尼克面前还习惯性的压低声音,做出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而乔丹则是微微一动,看不出的点点头,又赶忙的把头仰回去,表现出的一种矜持和冷傲。书中还提到乔丹本能的回避聪明机智的男人。这也许是不再固守家庭和男性的新一代女性在社会中与男性打交道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书中说,乔丹她不能忍受处于不利的地位。连尼克也指责她不诚实、冷漠和自私,除了乔丹自身的性格缺陷外,她的不诚实似乎也显示了她在努力用智力与男性竞争并力图占据上风。甚至在与尼克的恋爱中,乔丹也要掌握主动权,而即便分手,乔丹也要强调是她先抛弃了尼克。最后两人的分道扬镳,是由于尼克无法接受乔丹冷漠、自私的缺点。

    事实上,20年代的“新女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接受了那个年代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体主义倾向,但缺乏前辈女权主义者的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所以那个时期的女性也就缺乏了几分可爱和尊敬,20年代的新女性并未使得美国妇女的整体社会状况得到大的改观,但是他们通过自身独立意识的增强所努力取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改善给那个时代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四,结束语

     无论是禁酒令威严下的纵情狂欢,还是急速发展、令人担忧的汽车繁荣,抑或是无拘无束甚至放荡不羁的“新女性”,他们都是20年代那个特定时期的产物,也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截断面上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美国独特的文化。但即便我们从这部小说中,看到的美国文化不过是冰山一角,我们还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美国文化的那种独特的韵味。

    美国文化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文化。这从美国的绰号“山姆大叔”的来历,便可看出些许端倪来。美国的绰号叫“山姆大叔”。传说1812年英美战争期间,美国纽约特罗伊城商人山姆·威尔逊(1766.9.13--1854.7.31)在供应军队牛肉的桶上写有“u·s”,表示这是美国的财产。这恰与他的昵称“山姆大叔” (“Uncle Sam”) 的缩写 (“u·s”) 相同,于是人们便戏称这些带有 "u·s."标记的物资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山姆大叔”就逐渐成了美国的绰号。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漫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头戴星条高帽、蓄着山羊胡须的白发瘦高老人。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象征。纵观世界各国,除了美国的国会会通过这样的决议之外,还会有谁?

    美国对各种思潮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得美国思想文化表现出一种七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局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而美国的快速崛起并抢占世界的制高点的事实也为此做出了最好的注脚。1620年,第一批英国清教徒移民上岸后企图在当地建立一个以“清教”基督教思想为标准的单一化社会,竭力按照英国文化模式发展美国文化。然而,客观的实际情况根本不允许他们做到这一点。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构成的国家,大批外国移民的到来,为美国注入了新的智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文化因素。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成分越来越明显,战后美国移民结构的变化和20世纪60-70年代民权运动的高涨,直接推动了美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今天,美国多元文化已深刻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美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林达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

(2),李其荣,喻枝英著《美国文化特色研究及启示》

(3),顾宁著《美国文化与现代化》,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4),菲茨杰拉德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评论(1)

热度(39)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